【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特点我国基建实践中形成了两大特点,一是地方政府承担了绝大部分基建的任务,二是在资金来源结构上,形成了自筹资金占比最大,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占比分列其次,其他资金配合的局面。
2020年新增基建资金需求预计在 1.7万亿左右预计 2020年基建增速需达到 10%左右增速可对冲疫情影响,对应新增基建投资 1.7万亿。我们认为基建资金来源中,预算内资金增量空间会有所提升但额度相对有限,国内新增贷款增速将加快,提升幅度与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相关,其余缺口则主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补齐。
补齐资金缺口有四 种 选项 , 选项的选择取决于 疫情的发展和 决策层对疫情影响的判断在当前我国的预算管理框架下,资金缺口可以通过突破 3%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和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 4种选项补齐。
当前疫情快速蔓延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决策当局也在强调,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在对后续财政政策部署方面,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有为,除加大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外,决策当局更加强调对企业减负恢复经济活力,地方政府专项债被明确提到要加大发行规模。
对 基建资金 补缺口选项的判断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破“3%”的可能性很小,3%作为财政纪律重要指标的作用可能在本次疫情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强化;
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补一般公共预算缺口的概率不大;
预计 2020年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增投入基建领域资金在 5000亿元左右;
地方政府专项债大幅提升的概率较高,预计可达到 3.5万亿左右规模。
风险提示后续疫情的发展、政策是否如期落地、落地效果、市场情绪等仍具有不确定性